全国人大代表周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炼化行业应用

中国炼化产业历经数十年的稳健增长,现已崛起为全球石化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市场,中国在炼油及乙烯生产能力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并且其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

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扩展,该产业在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遭遇了多重挑战。

一是数据基础薄弱,限制模型和预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在迈向智能化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遇到了历史数据缺失或质量不高的挑战,这对建立精准的模型和预测系统构成了重大障碍。鉴于数据是智能系统的核心资产,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数据基础薄弱限制了企业在生产流程中挖掘优化潜力的能力,影响了智能系统的有效应用。

二是设备与系统间兼容性差,拖累企业智能化进程。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部分企业的现有设施难以与最新的智能技术实现无缝对接,导致效率下降或功能受限。这种兼容性问题增加了技术集成的复杂度,制约了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迫使企业在升级现有设备和引进新技术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三是跨领域人才短缺,制约创新与发展。当前行业内既精通人工智能技术又了解石油化工工艺的专业人才稀缺,成为推进智能化的一大瓶颈。培养这类复合型专家需要时间,而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加速智能化进程,解决技术难题,并确保新技术得到有效地应用;一些企业管理层对智能炼化工厂的变革性影响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错失发展良机。

这样的人才来加速智能化进程,解决技术难题,并确保新技术得到有效地应用;一些企业管理层对智能炼化工厂的变革性影响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错失发展良机。

为此,周健建议:一是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流程,推动国家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立,帮助炼化企业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统筹炼化行业央企‘三桶油’引领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中石油的昆仑大模型、长城大模型和中海油的海能大模型共建共享,在行业内开放使用,为国内炼化企业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是提升基础设施能力,加快布局应用场景。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相关政策指南,支持炼化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使其符合最新的工业互联网协议及接口标准,增强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能力。对于需要更新换代的老旧设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降低企业的升级改造成本,加快智能化工厂的建设进程。

三是强化应用保障措施,追求最佳应用实践。政府应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炼化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于智能化转型的社会环境,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强化校企合作关系,共同设计适应人工智能与炼化行业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开设针对性课程,为人工智能技术在炼化产业快速推广储备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关推荐

海湾化学:锚定国际一流,构筑高端化工产业新高地

在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海湾化学40万吨/年氯乙烯三期等一批重大增量项目近期掀起收官热潮。高端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是青岛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提质发展的三大优势产业之一。新项目的陆续落地,意味着海....

2025-07-04     中化新网

巴斯夫:出售完成!收购完成!

  7月1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连发两份公告宣布,分别完成出售聚苯乙烯(XPS)保温材料业务和收购Alsachimie合资企业49%的股份。  巴斯夫当日宣布,已于6月30日完成挤出聚苯乙烯(XPS....

2025-07-04     中化新网

六部门发文:发展新能源船舶和绿色低碳港口

  6月30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打造绿色低碳港口等,加快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涂料涂装业绿色智造发展路径明晰

6月26日至28日,以“低碳未来·智能引领·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24届全国涂料与涂装技术信息交流会在江苏苏州举行。

2025-07-04     中化新网

上海洁达己二胺项目投料开车

中化新网讯6月28日6点28分,上海洁达尼龙材料有限公司首批优级品己二胺正式产出,标志着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上海洁达尼龙一体化项目12万吨/年己二胺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该项目是上海化学工业区以英.....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京博非粮生物基橡胶产品进入万吨级产业化阶段

  近日,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专报。

2025-07-03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