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河谷,甘河奔流。在距西宁市西南35千米的甘河谷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下称甘河园区)通过绿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交出一份成绩单:大气优良率提升至92以上、废水收集处置率持续达100%......今年1-6月,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8.4亿元,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生态逐绿,打造环保底色
绿色,是近几年来甘河园区最鲜明的底色。
“以前园区内一年到头烟气弥漫,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区实现了脱‘黑’转‘绿,’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称号。”甘河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青海传统石化产业的聚集地,甘河园区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盐湖化工等产业为主。园区锚定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与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督促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行业实施二氧化硫烟气治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无组织烟气治理等绿色改造项目,加强水环境整治,完成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管网等工程建设。园区进行土壤隐患排查整治,指导企业开展土壤污染源源头管控,完成7个“一住两公”划转地块调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队伍建设,园区建立“环保管家”机制,优化监督检查方式,持续推进环保管理“四个清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跟踪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提高了园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
园区锚定“西宁蓝”目标,实施涉气企业全链条监管,推动百河铝业脱硫改造等7个重点减排项目有序进行,大气优良率从“十三五” 末的79.1%提升至现在的92%以上。
目前,甘河园区的“无废园区”建设成效初显,通过管理制度建立、循环利用技术提升、处置利用项目引进等方式,已建立固废全链条监管体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从“十三五”末的80%跃升至95%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利用率保持 100%。
园区已成为西宁市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战场”,园区万元增加值能耗实现连续3年稳步下降,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产业向绿,产品价值跃升
为实现有色精深加工、盐湖资源精深加工、碳纤维新材料、锂电光伏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甘河园区按照西宁市政府“要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的要求,正推动产业从“高载能、高消耗”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跃升。
园区打造22个无废细胞,构建废矿物油、铝灰铝渣等四大循环利用链条,7个综合利用项目高效运转,青海静脉产业园等新项目接连落地。当前,园区循环经济工业产值比重达 89%,16 家重点用能企业实现在线监测,规上工业总产值较 2020 年增加118.5%。
“青海黄河鑫业有限公司有一片‘会发电’的屋顶。”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鑫业公司在厂区屋顶放置了33兆瓦分布式光伏板,2024年为企业输送了1818万千瓦时绿电,相当于减少了9755吨碳排放。依托高原地区光能、风能充沛的天然优势,园区抢抓“双碳”机遇,积极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构建起“绿电生产—智能储能—高效利用”的完整体系,致力于打造高原绿色能源高地。
园区内,百河铝业连续4年获得青海省电解铝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称号;黄河鑫业获第一批“绿色工厂”“青海省‘十二五’节能管理先进企业”“青海省节水标杆企业”“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青海省企业绿色发展领跑者”等多项荣誉。
今年以来,百河铝业、黄河鑫业等园区重点企业聚焦节能降碳、技术创新等关键领域,累计实施节能降碳类项目10项、技术创新类项目9项、清洁生产类项目6项、资源综合利用类项目1项,预计年节约能耗约4.97万吨标准煤。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升级关键设备、提高原料利用率等多项举措,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用能领域企业能效全面达标,其中77%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服务助绿,企业纾困通脉
25条通达道路纵横交错,50座变电站提供稳定电力,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废水处理厂及总库容370万立方米固废渣场高效运行,“七通一平”与“一站式”服务的完善,让园区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
今年以来,甘河园区按照“一进三送一招”的工作要求,积极协调解决重点“包保”企业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实现项目复工复产率达95%。
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上下游企业合作,协调完成产品对接,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畅通企业对外贸易渠道,园区持续深化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创建成果,并召开政策宣讲会及业务培训会,从落实纾困帮扶政策、加大稳增长力度、提升服务保障等方面将各项政策红利送至企业。今年上半年,园区帮助企业落实融资贷款达11.22亿元。
为推进项目如期完成建设,园区落实“周检查、旬协调、月督办”工作机制,及时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解决。同时,围绕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园区以“助企暖企、政策赋能、产业协同、主体培育、绿色发展、招商强链”为一体的服务体系,通过“财政奖补、金融活水”双轮驱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园区构建全周期助企服务体系,打造‘有呼必应’服务生态。组建服务专班,实施规上企业包保责任制,通过‘线上诉求平台和线下走访调研’双线联动机制,来实现企业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见实效’。”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7月9日,中国石化-宁夏化工科技成果对接会暨“政金企”科技金融对接活动(宁东专场)在宁东基地举办,通过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对话平台,推动中国石化等央企先进技术与宁夏化工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
7月4日,钦州市举行钦州产业园区招商推介活动,与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深圳市企业联合会等区外企业考察团深入交流探讨,务实推动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