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边缘,跟刀切似的!”6月初,南化公司研究院催化剂车间质检员张小锋举着新出的C307催化剂片剂,眼里满是惊喜。如今的生产线,次品率直降八成,每天还能多产两批次。谁能想到,这变化竟源于一次水杯涟漪引发的灵感。
过去,车间五台高速运转的压片机每小时可产出上百万片催化剂,但过程中,粉尘会跟着片剂钻进成品桶,每班需要人工筛网过滤2.5吨货物。岗位员工需要筛网刮擦,3%的好产品被“误伤”,只能送去返工。“这粉尘,抖都抖不干净!”老员工潘宗峰叹息道。
转机出现在去年冬夜。值夜班的车间青年员工李祥通盯着震动中泛起涟漪的水杯,突然灵光乍现:“水会晃,粉尘能不能也‘晃’下来?”说干就干,他拉上团队,一头扎进试验。10次、50次、100次……286次尝试后,他们终于锁定了某个“黄金振动力”的微型振动器——这个强度刚好能抖落粉尘又不伤片剂。
可安装过程又是一道坎。设备间隙仅容手掌通过,维修班长邵军带着徒弟,用特制工具一点点卡进去。校准更是精细,头发丝厚的误差都不行。安装终于成功,振动器启动,粉尘检测仪显示0.8‰,比之前降了5倍,省下的过筛时间意味着一年能节约7万元人工成本。
李祥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86次试验数据。“化工生产,差一点都不行。”他常说。如今,这套方法即将应用到C207生产线。小改动,真就解决了大难题。
6月27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主题为 “精准绿色催化与智能合成”的第十八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上,汇聚了国内均相催化领域学术界、出版界与产业界的顶尖专家学者。其中深耕中国市场40余年的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
7月8日,江西方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世界一流先进工艺的间苯二胺白品产品正式开始投放市场,并得到用户应用好评,表明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纶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迎来重大突破...
7月9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副院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李晋平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经十余年攻关,其团队研发出人工沸石分子筛技术。这一技术实现了易散逸、难捕获甲烷的有效富集提浓,并将其转化为可...
近日,贵州磷化集团磷美新材料公司技术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薄层修补新材料,仅用2小时40分钟便完成哈尔滨国际机场滑行道修复工程,高效的施工和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机场跑道在不停止使用的同时就完成了修复。 ....
日前,由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ACWAPower)、中国电建华东院共同打造的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绿氢项目(以下简称“乌绿氢项目”)成功实现产氢,为项目全面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立新材”)研发成功新一代超低贵金属含量的氯乙酸催化剂,这种催化剂钯含量降至0.5%,远低于进口同类催化剂的1%,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我国氯乙酸企业再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