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式节能调控暴露三大缺陷

  中化新网讯  当拉闸限电、减产停产、惩罚性罚款成为地方政府向节能减排目标最后冲刺的手段后,“急刹车”带来的副作用迅速放大


  10月份以来,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考核日期的临近,诸多省市竞相拉开了以电力调控为主要内容的节能减排“攻坚战”。记者在中部某省调研了解到,该省已经停了450多家耗能大户企业的电,现在的一天用电量为2.1亿度,较电力调控前每天用电量下降了约3000万度。随着调控力度的加大,这一用电量还将继续下降。


  电力调控实施一个月来,节电效果明显,社会各方的节能意识也大为提高。但节电行动也显示出“双刃剑”效应,节电导致部分地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部分产品如水泥、化肥等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目前,一些地方为突击完成“十一五”节能指标而进行的节电“闪电战”,已在基层引发较大议论。


  多位受访基层干部群众认为,这次突击节能暴露了政府部门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缺乏规划和计划,导致“临时抱佛脚”,指标“一刀切”,调控顾此失彼,影响了地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他们向本刊记者呼吁,国家主管部门应从这次“突击任务”式电力调控暴露的诸多问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尽快改变目前我国节能面临的有目标无落实措施和保障机制的问题。


  暴露三大缺陷


  采访中,基层干部和企业人士普遍认为,节能“闪电战”暴露了目前调控存在的诸多缺陷,值得警示与反思。


  一是调控“临时抱佛脚”,缺乏预先规划和计划。有县级市领导干部向本刊记者反映,2005年国家提出节能指标下降20%,减排指标下降10%的发展目标,决策是正确的。但近五年来,这一目标的执行却是“前松后紧”。“对地方的节能考核,包括对领导干部的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都是‘十一五’中期才出台规定,其中,节能指标未完成实施‘一票否决’的政策更是前四年都没有。缺乏配套的目标落实机制,使得最后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搞运动战,搞突击,导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有企业负责人大倒“苦水”,过去企业用电用能从未受过限制,反而是政府鼓励企业加班加点,多用电多用能,这样产值才大,对地方的财税贡献也会大。但现在突然来个“急刹车”,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伤害,“如果政府能将这项工作稍稍做早点,企业也可以有准备地应对,避免这种强制转轨造成的伤害。”


  二是节能指标“一刀切”,不符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国家下达的节能考核指标各地都一样,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各地发展实际,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不公平。


  中部某县县委书记告诉本刊记者其面临的“痛苦抉择”,要保证完成节电指标则意味着全县工业要“休克半个月”,“全社会工业休克半个月意味着全县有近6万工人下岗回家,70%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因不能按时交货将失去市场,造成倒闭。其他一些出口型企业也将因订单完不成而面临高额违约赔偿。”


节能要有“治本”之策


  受访的不少专家和基层干部直言,目前我国在节能工作上存在着重指标、轻措施,重企业、轻社会,重简单调控、轻体制机制完善等问题。为此,基层干部建议今后在节能调控中应完善下列措施和手段:


  首先,建立企业“能评”指标,把住“能评”关。目前虽然有对高耗能企业的立项控制,但缺乏细化的条款措施。今后新上马的企业和项目要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能评”标准,将其列入与“环评”同等重要位置,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企业的上马。这也是“十二五”节能工作迫切要做的一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运用科技提升生产水平和工艺,减少能耗。


  其次,建立科学的节能指标评价体系。目前,国家对地方发展考核中,将耗电量作为衡量GDP是否真实的参考数据,这种考核指标的挂钩使得地方拼命在做大GDP的同时,也要做大用电量,必然导致能耗的上升。因此,对这一考核方式应进行修正。


  多位企业和地方干部提出,“在整个产业链中,某个环节集中耗能,不能认为其是高耗能。”因此,在今后的节能指标制订上应分地区分行业,根据各产业和各地的发展实际,建立与之相应的评价和指标考核,对中西部载能产业多的地区给予相应宽松的能耗指标,为他们的发展留有余地,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再次,节能调控应未雨绸缪,规划合理。“节能任务完成不能搞大跃进”,这是采访基层时普遍听到的一句话。不少企业表示,此次政府突然袭击式的电力调控,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伤害。这给今后的节能调控提出了警示,必须预先规划,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分步完成,不能将“五年的任务用三个月来完成”。


  当前急需各地在制订“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准确制定今后五年的节能目标,并明确每年的具体指标任务和完成措施、考核办法,通过一套节能考核体系,确保节能任务一年压一年,最终顺利完成。

相关推荐

“石化桥”连通致富路 ——中韩石化驻村工作队助力易河村振兴纪实

武汉市新洲区易河村的田野上,稻苗青翠。村里的“石化路”笔直延伸,跨过清澈的河流,连接两岸的是一座坚固的双孔钢筋混凝土桥——村民亲切地称之为“石化桥”。这座由中韩石化驻村工作队倾力建成的桥梁,彻底结束了...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来自中国企业的爱心接力

6月27日,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六化建)拉美分公司联合阿根廷萨尔塔市公益组织在城市收容所捐赠了床上用品。目前,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萨尔塔市已步入冬季,夜晚最低气温降至冰点。

2025-07-04     中化新网

石炼化S Zorb装置蒸汽消耗下降

连日来,石家庄炼化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全面挖掘装置潜力,炼油运行四部催化汽油吸附脱硫(SZorb)装置作为清洁汽油生产的核心装置,通过伴热改造及流程优化的组合拳,实现年节蒸汽3500吨,可减少碳排...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征求意见!这类产品将禁止生产→

  7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聚氨酯产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

2025-07-03     中化新网

11种(类)!第二批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发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二批)》,将11种(类)具有持久性、累积性和毒性的水污染物纳入名录。  《名录》收录了11种(类)化学物质,其中包括铊及铊化合物、氰....

2025-07-02     中化新网

碳足迹管理:图纸已绘,色彩待添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报告》总结了2024年以来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进展,并指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2025-06-2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