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双碳”背景下的实质性举措

业内专家表示:石化和化工行业将全方位做好各项工作

  中化新网讯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定于7月16日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行开市启动仪式,随后开始第一批交易。7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等介绍了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的有关情况。

  赵英民谈到,全国碳市场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大,可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并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通过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还可促进增加林业碳汇,助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依托全国碳市场,也可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完善配套制度体系,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并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赵英民还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碳排放数据质量工作,为进一步强化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前的数据质量管理,专门印发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信息公开力度,要求企业公开排放情况。

  “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的方法是全国统一、公开透明的,目前配额采取的是以强度控制为基本思路的行业基准法,实行免费分配。在配额分配制度设计中,考虑一些企业承受能力和对碳市场的适应性,对企业的配额缺口量作了适当控制,需要通过购买配额来履约的企业还可通过抵消机制购买价格更低的自愿减排量,进一步降低履约成本。”赵英民强调。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了碳市场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他谈到,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组织编制了全国碳市场系列培训教材。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员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成为国家承认的一个职业。

  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受碳排放权交易影响较大的行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李永亮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和上线,意味着这项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石化联合会将按照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做好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的相关工作。重点是做好石化和化工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制定和更新;石化和化工行业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石化和化工行业全国碳市场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相关研究;配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开展全国碳市场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等,为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好各项准备。

  “7月7日,人社部在济南组织召开了碳排放管理员等15个新职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订工作启动会,石化联合会作为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主要承担单位参加了会议,并介绍了相关标准制订工作的进展情况。相信碳排放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会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李永亮说。

关键字:碳达峰 碳中和
相关推荐

储运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多元化路径助力氢能规模化发展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氢能因其零排放、质量能量密度高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被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能源载体。我国已将氢能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制氢、用氢环节取得显著进...

2025-04-11     中国化工报

20园区入选内蒙古碳达峰试点名单

3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发布关于印发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0个园区为自治区碳达峰试点。

2025-04-08     中国化工报

大力发展生物能源 建设零碳石化园区——访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客座研究员冀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阵地,石油和化工园区在建设零碳园区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生物...

2025-04-08     中国化工报

南川工业园区探索低碳发展新范式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以零碳工业园区建设为目标,积极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进一步支撑保障西宁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2025-04-08     中国化工报

碳中和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室揭牌

  3月27日,中国石化首席科学家团队携手中石化碳科公司组建的碳中和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工作室在南京揭牌。

2025-04-07     中国化工报

圣奥化学绿色转型战略提档升级

  3月20日,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迈向蔚蓝‘双碳’战略再出发”主题活动,宣布降碳时间表,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

2025-04-0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