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自贸港石化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路军晓催化技能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聚焦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双向赋能,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贸港特色的工坊式人才培养路径,为区域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以实为本:构建阶梯式培养体系,推动产教协同
“我们坚持‘技能提升跟着装置需求走’, 把培训课堂搬到生产一线。”工作室领衔人、催化裂解装置特技技师路军晓介绍。作为东方石化首个专家服务基地,工作室打破传统师徒传艺模式,建立“新员工技能启蒙—骨干员工专项提升—技术专家课题攻关”三级培养体系。作为石化行业技能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实际,建立“专家引领、骨干支撑、青年成长”的培养梯队。通过制定分阶段培训方案,工作室结合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技能提升需求,形成“理论学习—实操训练—项目实践—经验总结”的闭环培养机制,有效衔接人才培养与生产一线技术攻关工作。
针对企业青工占比高、多装置协同运行的技术特点,工作室创新推出“1+2+X”塔式培养架构:由1名技能专家牵头,组建常减压、催化裂解、乙苯苯乙烯、安全监督等专业攻坚小组,每组配置2名技术骨干,带动多名青年后备人才。通过‘技能传承五步法’(理论学习→实操带教→项目攻关→经验共享→成果转化),实现全工种技能提升。
校企联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技术融合
工作室创新建立“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与地方高校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联合开发的实训课程,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体系。同时,邀请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培训,围绕安全生产、设备维护等课题进行现场指导,推动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跨企业协作方面,工作室与兄弟单位技能团队建立联动机制,通过技术共享、联合攻关等方式,集中解决催化装置运行难题。双方共建的线上技术交流平台,可实现装置故障远程诊断,大幅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立足一线:强化技术攻关,推动行业经验沉淀
工作室以生产现场为创新阵地,建立“发现问题—立项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技术管理模式,围绕催化裂解装置的工艺优化、设备维护、能效提升等核心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工作室通过优化工艺、改进设备,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此外,工作室系统梳理装置运行维护关键节点,编写标准化操作手册及故障处理指南,缩短新员工技能成长周期。通过“多岗位实战轮训+技术交叉培训”,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提升员工对多装置协同运行的系统认知能力。
面向未来:深化产教融合,服务自贸港建设
面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新要求,路军晓催化技能工作室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技术攻关流程、拓展行业协作网络,提升对产业集群的服务能力,为打造高质量石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作为石化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工作室通过 “教学练战评”一体化培养模式,助力更多技能人才在自贸港建设中实现专业价值,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
4月16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刘济源一行到晋南钢铁集团考察交流,双方围绕绿色金融、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交流。集团总裁张天福、财务总监李玉梅等陪同考察。
记者4月18日,从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集团公司煤化工板块的江苏晋控装备新恒盛化工有限公司40·60搬迁项目于2025年4月17日21时08分顺利打通全流程实现投料生产,并产出合格产.....
4月16日-18日,为期3天的“第24届中国国际染料暨有机颜料、纺织化学品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揭幕。本届国际染料展规模创历届新高,吸引了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650余家
黑龙江吉地油服公司聚焦产业优势,统筹谋划、精细管理、科学排产、赋能高效生产,牵紧优化生产的“牛鼻子”,力求实现生产平稳运行。今年首季,产品产量、质量全部达到优级品标准,排污合格率达100%,各
近日,由中化学赛鼎焦化(山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内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2x150t/h干熄焦及其余热发电EPC总承包项目35KV变电站改造工程一次性送电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