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锦西石化公司大检修现场鏖战正酣。一次次攻坚显露成果,一道道难关逐一攻破,可是在南蒸馏装置换热器检修现场,一个难题却突然横在施工人员面前。
原来,在施工人员在拆解炼油一部南蒸馏装置的PN25浮头式换热器后,发现外径1.1米的换热器端面法兰密封面腐蚀严重,密封面不合格,必须修复。
大型法兰密封面的修复一直是炼油企业设备维护的“老大难”,要想修复密封面,就需要车削掉更多没有腐蚀的地方。但车削得越多,对密封面的刚性削减就越多,不利于设备的长周期安全运行。既要保证修复效果,又要尽可能少切削,成为现场密封面修复的痛点。
与此同时,法兰焊接在换热器壳体上,无法单独拆卸,将庞大的换热器运回机加工厂房修复又不现实,只能选择现场修复。但现场修复大密封面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国内专业修复团队稀缺,工期难以把控,费用还十分昂贵,修复一个法兰密封面的费用甚至超过购买新法兰,且此次需修复的密封面也不止一处。
当众人面对难题一筹莫展时,机动设备部处长李琦却胸有成竹,果断提议:“找王尚典团队。”
王尚典正在对换热器端面法兰密封面进行测量
接到任务的王尚典团队放弃休假,立即开展工作。他们早早来到现场,对密封面腐蚀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评估,确定最合理的切削数据,研究最科学的修复方案,精心调整端面加工机并选择配套工具。
近两小时的现场找正是修复的关键。为保证精度,团队将常规的对称点4点找正提升到8点找正,在与地面垂直90度的加工面上,成功将对称点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团队成员在四面无遮挡、布满脚手架、转身都易磕碰的狭窄二层平台上,紧盯缓慢转动的端面加工机。即使到了中午,他们也要分成两组,一组吃饭,一组继续盯在现场。
车削、检测、微调,如此反复,王尚典团队如同考古般小心翼翼地去除法兰面上最薄仅0.1毫米厚的多余金属。经过一整天的修复,南蒸馏换热器的法兰密封面终于恢复了出厂时的光滑平整,迎着落日的余晖,闪动着刺眼的光芒。团队成员个个灰头土脸,嘴唇干瘪,却都笑得十分开心。
此后,王尚典团队乘胜追击,先后完成了南蒸馏浮头式换热器外头盖侧法兰、焦化浮头式换热器管箱出入口法兰等9件大型法兰密封面修复工作。
多年来,锦西石化在炼化企业设备维护领域,以技术为刃,深挖科技潜能,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大力推动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此次王尚典团队成功破解现场密封面修复“老大难”问题,正是锦西石化维运人不懈努力的生动写照。未来,他们将继续奋勇拼搏,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推动炼化设备维护领域再上新台阶。(张洪光 杨明)
光伏胶作为太阳能组件封装的核心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组件的长期可靠性和发电效率。气相二氧化硅(气硅)因其高比表面积和纳米尺寸效应,被广泛用于调节光伏胶的流变性和力学性能。 根据表面化学性质的不同....
5月13日—14日,2025年第四届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科技大会暨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在西安举办。来自政产学研用各领域近1000名专家和代表,探讨新质生产力对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的深刻影响,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