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的北京,尽管大风呼啸,也丝毫未能阻挡公众探索科学的热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大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众科学日活动正在上演——广场变身“理化嗨剧场”,道路成为“魔术一条街”,超5000名公众在这里与前沿科技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妈妈快看,哪吒真的会喷火!”在“理化嗨剧场”的舞台前,一个小女孩兴奋地拽着母亲的衣角。舞台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胡忠军研究员正带领团队演绎《哪吒来了!解锁电影里的超能力》科学实验秀。哪吒三昧真火的燃烧原理、敖丙冰系法术背后的科学奥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一一揭晓。“原来神话里的超能力,都能用科学解释!”台下的一位中学生感慨道。
转过剧场,“魔术一条街”上人头攒动。在“不怕水的纸”展台前,工作人员演示防水效果,几位小学生挤压弯嘴瓶喷出的水落在纸张表面,变成圆滚滚的水珠滑落,纸张却丝毫不湿。“这是模仿荷叶表面微纳结构研发的环保材料。”现场工作人员提高音量解释道,他们使用机械化学法对纤维素改性,制备成疏水片状纤维素,用作纸张防水剂,未来应用潜力无限。
不远处的“液氮冰激凌”摊位格外热闹。科研人员变身“甜品师”,液氮倒入原料的瞬间,“仙气”升腾,一份冒着寒气的冰激凌新鲜出炉。小朋友们握着甜筒开心地说:“科学家的冰激凌会刮‘白旋风’!”
这条街上,科学“魔术”层出不穷:沙塔蠕虫如何“盖房子”?液态金属为何能“七十二变”?“奋斗者”号深潜器靠什么材料上浮?光与物质如何“说悄悄话”?30余个互动实验,涵盖光化学、仿生材料、低温物理、晶体激光等多个学科,让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
走进科研大楼,一个高大的圆筒形装置前挤满了观众——这是“低温冷疗体验舱”。“冷疗有什么作用呢?”“这么冷会不会冻伤?”此起彼伏的提问声中,记者决定“勇敢地体验”一下。
戴上棉手套、穿上雪地靴,记者踏入舱体的瞬间,白色冷雾缭绕。温度骤降至-120℃,皮肤表面感受到些许凉意,膝盖关节处稍微刺骨,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寒冷并非难以忍受。带着满肚子疑问,记者在一分钟体验完成后追问装置旁的工作人员,他们笑着解释道:“-120℃听起来非常的冷,但体表与低温气体之间的换热没那么快,冷疗时间又通常控制在3分钟以内,所以体表温度最低在10℃左右。而且,由于著名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也就是溅入液体不会直接润湿高于沸点的表面,反而会形成一层蒸气保护膜,这样就增加了冷疗的安全性。”据了解,这种技术已用于运动员康复,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
“这些有趣的互动让平时‘高深莫测’的科研工作变得亲切极了。”记者不禁感慨道。确实,在这场科学魔术秀中,那些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论文中的专业术语,都化作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奇妙体验。当中学生们围着在磁场中“起舞”的液态金属讨论应用前景时,当老人们在“激光影院”里惊叹连连时,科研与公众的对话就在这热烈的风中徐徐展开。
活动接近尾声,一个小女孩拉着妈妈的手说:“我以后要发明比哪吒的‘混天绫’更厉害的材料!”或许,这就是公众科学日最珍贵的意义——让科学梦想的种子,在一次次互动体验中生根发芽。
10月24日,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组决赛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圆满闭幕,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36支代表队参赛。竞赛围绕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员两大核心赛项,设置理论考核、仿真操作...
中化新网讯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四部门联合公布第二十五届江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选结果,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分公司7项管理创新成果从12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在广袤的田野上,玉米秸、麦秸等农业废弃物往往面临焚烧或废弃的困境;而在遥远的国际航线上,巨型货轮正因高昂的“碳税”而寻求绿色的燃料替代。这两幅看似毫无关联的图景,正被一项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紧密相连...
10月15日,在河南心连心集团新乡县农业示范园区举行的“基于氮高效氮长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机理与技术”课题玉米测产会上,专家组对该课题推进成效给予高度评价:经过严谨测量,施用心连心创新产品的玉...
“从这20天的运行数据来看,重整装置氧含量在0.63%至0.65%之间稳定运行,与工艺工况相符,表明这次在线氧表改造成功了!”10月9日,广东石化炼油四部工艺副经理宁晓威在中心控制室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