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6月1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大季家镇,一台直径3.8米、重量达200多吨的大型机械在起重能力500吨的吊车助力下,从地面缓缓“起升”,完成“空中转向”后,准确下降至竖井底部预定位置,与始发轨道对接。这是由中国石油管道局建设公司承建的烟台港西港区液化天然气(LNG)长输管道海域段盾构工程所用的海底盾构机,在完成当日的吊装工作后,即将进入始发调试阶段。
据管道局建设公司项目团队介绍,该工程涵盖始发竖井、接收竖井、盾构隧道以及隧道内的管线敷设等多个重要组成部分。盾构机吊装下井是整个工程最为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难度最大、风险系数最高的一项工序。完成调试和组装后,盾构机需在海底连续掘进1749米,先后穿越中砂、粉质黏土、粉土和砾砂等复杂地质,并先后经历2次纵向变坡、2次水平转弯,其中双曲线叠加段超过700米。针对以上难点,项目团队对盾构机装备进行了“量身定制”,配备特殊软土刀盘与梯度分布合金刀具相结合,构成“超硬龙齿矩阵”,能够在复杂特殊地层中实现长距离掘进。此外,盾构机还配备高精度气液平衡系统、双液浆同步注入系统、智能化管片拼装系统等各类先进系统设计和设备仪器,能够更有效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和高标准技术要求。
烟台港西港区LNG长输管道海域段盾构工程隧道建成后,将敷设一条直径为1.219米的高压管道,承担LNG接收站向陆地输送天然气的重要任务,对山东、环渤海乃至华北地区能源保障、应急储备和冬季民生保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化工企业面临的压力逐步攀升,节能降碳、提质增效已成为化工企业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日前,辽宁省印发《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围绕石油化工等领域重点打造8个人工智能(AI)融合发展产业集群,聚焦石化领域开展垂直大模型训练、应用、推广,打造一批...
近日,寰球六建公司承建的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率先投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台一体式智能焊材库,厂区焊接材料管理正式迈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
6月25日,湖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行活动——走进化工行业暨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宜昌站开幕。活动聚焦化工行业转型痛点,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案例展示与实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