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院)自主研发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该技术解决了大规模气体分离提纯中的关键工艺、吸附材料、关键设备和控制技术等方面难题,实现工业副产气深度净化、高效提纯与资源化利用,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钢铁生产等流程工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副产气,其直接排放或燃烧排放都会造成资源浪费与大气污染。受技术水平限制,相当一部分工业副产气未被回收利用,其中的温室气体、有害组分也未得到有效处理。因此,开发高效率、高精度、低能耗的工业副产气深度净化与高效提纯技术至关重要。
20世纪80年代初,西南院开发的第一代变压吸附技术在小型化肥厂成功应用,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西南院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变压吸附技术已更新至第六代,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
该技术实现了多项首创:如对比国外公司45秒“一冲多”技术,首创45秒“双罐顺放—交错冲洗”变压吸附工艺技术,大幅缩短变压吸附周期,减小设备尺寸,突破变压吸附规模增大后吸附剂用量大、产品回收率偏低的瓶颈,提升吸附剂利用效率和产品回收率;首创6.0兆帕高压吸附技术,适应高压煤气化提氢需求;首创工业副产气特征杂质“吸附—催化”深度净化技术,解决工业副产气复杂工况下的杂质净化难题。
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1000余套氢气提纯、轻烃回收、一氧化碳提纯、甲烷回收和二氧化碳捕集的变压吸附回收工业副产气装置,装置运行能耗低、投资小,智能化水平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南院一直致力于气体净化与分离、化工催化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在典型工业副产气净化提纯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创新,实现了炼厂气、黄磷尾气、转炉煤气等典型工业副产气的特征杂质定向脱除和有效成分浓缩再利用制备碳一化学产品,并成功走向工业化应用。此次入选的变压吸附法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技术也曾获2022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们开发的精益大检修智慧管理平台已上线运行56天,不仅能实现信息共享,方便各部门间协同配合,更为装置大检修项目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服务和支撑。”4月25日,锦西石化公司数智技术中心情报管理组组长...
近日,中原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收到了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造价分会授权的软件成本度量及造价评估服务机构证书,成为中国石化上游首家具备国家级软件成本评估资质的单位。
近日,中国中化旗下桂林蓝宇航空轮胎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国产大飞机子午线轮胎中国民用航空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
4月16日,从延长石油炼化公司所属延安炼油厂技术攻关一线联合二车间传来消息,通过对标学习、精准实施反再—机组—蒸汽系统操作优化,一季度该厂四机组发电410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加30%,实现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