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0月12日,“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化工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决赛)在浙江省衢州市城市展览馆举办。
据介绍,本次大赛以“化学无处不在”为主题,为全国化学化工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40余个城市的300余名科学爱好者参与,经专家团队严格初评,共有17组优秀作品参加决赛,涵盖实物展品、视频、漫画、文章等多种形式。
衢州市政协副主席、衢州市科技局局长、衢州市科普联合会会长吕亮在致辞中表示,衢州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近年来积极布局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期待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让化学科普在衢州进一步生根发芽。
吕亮指出,科普是连接科技与公众的桥梁,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希望各位选手在本次大赛上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让更多人领略化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的力量;也期望各位选手继续做好科普事业传播者和科学精神践行者,产出更多优质科普成果。
现场答辩环节分为青少年组和成年组,选手通过作品展示,对参赛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创新亮点、科普价值等进行展示。评委们一一听取讲解,进行打分、评鉴,并给予专业指导意见。
青少年组选手立足生活与文化维度,让化学科普焕发独特魅力。一方面,他们从身边现象切入,探索“盐水发电”的能量转化、“热岛效应”的环境影响、“泡泡魔法”的新颖解读;另一方面,他们深挖传统文化背后的科学逻辑,拆解“青绿永续”“一纸千年”的化学密码,让文化传承与科学普及实现深度融合。在呈现形式上,选手们打破常规:通过“游戏人物+漫画+知识”的创意组合,将马口铁徽章的电化学腐蚀知识转化为趣味故事;借助“未来能源之家”互动模型,把前沿的“液态阳光”科研成果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科普展品。
成人组选手聚焦化学的多领域应用与科普形式创新,他们围绕化学物质特性展开创作:依据碳量子点的荧光特性,为不同人群设计荧光产品;结合茶多酚的化学性质,设计系列实验。在现场展示中,选手们还拆解生活中的化学谜题——盐田结晶的物质分离原理、环保固色的机制、洗衣液去污的表面活性作用、紫薯变色的酸碱指示反应,以及鸡蛋绒毛尿囊膜试验的生物化学应用,让观众直观感受化学的实用价值。此外,针对课堂教学需求,选手们对传统实验装置进行优化:设计适用于高中课堂的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趣味微型装置,开发简易氯气制取装置并演示氯气性质,为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化、便捷化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戴伟对本次大赛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大赛汇聚的优秀科普作品,不仅生动诠释了“化学无处不在”的理念,更充分展现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他强调科普的价值在于既要为未来的科学家播下兴趣的种子,也要向大众传递“什么是科学思维”、“如何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希望在此类科普活动的影响下,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能从中学习科学方法、锻炼科学思维。
经过现场专业评审专家严谨细致的综合评定,大赛依据青少年组与成年组两大组别分别排序,最终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共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
据悉,本次大赛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化工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在衢州市科协指导下,由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承办。
秋高气爽,银盐生辉。近日,在广袤的鲁北盐化万亩盐田上,阳光洒下,波光潋滟,一派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象。伴随着各类收盐机械的轰鸣声响起,鲁北盐化2025年秋季原盐采收工作正式拉开序幕。此次秋季扒盐是完成全...
10月13日,恒申集团全球研发中心及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在福建省连江县的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现场举行开工仪式。恒申全球研发中心及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总用地面积1000亩,....
近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25千瓦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中石化河北石油中心庄6兆瓦光伏场站成功投用。
近日从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传出消息,该公司30万吨/年高压聚乙烯(LDPE)装置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64天,刷新国内3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LDPE装置长周期运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