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从衢州举行的2025生命与光学“卡脖子”新材料应用创新大会上传出消息,拓烯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烯科技)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共同建立了车用光学材料联合创新实验室,将整合拓烯科技在环烯烃共聚物(COC)等高端聚合物材料的研发生产能力,以产业链深度协同破解COC行业瓶颈。
据悉,双方将结合吉利在车用光学材料上的实际需求,聚焦智能汽车时代的“视觉革命”,携手推进车用光学材料的联合研发、性能提升及标准的制定,以填补国内车用高端光学材料从研发到车规级应用的技术空白,为破解量产适配难痛点提供载体。
拓烯科技董事长王果介绍说,拓烯科技作为国内高端新材料领域的新兴领航者、国际顶尖技术的追赶者,在COC领域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可控工业化生产,打破了此前该类材料100%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国产替代。
拓烯科技研发中心总经理郭松谈到,2023年10月拓烯科技实现COC连续稳定生产,建成3000吨/年生产线,攻克从原料供应、聚合工艺到成型加工的全链条技术。其产品“拓美特/TAMT”在光学镜头、生物医疗、新能源及智能座舱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未来,拓烯科技将持续推动高端光学树脂国产化,助力光电等战略产业突破“卡脖子”瓶颈,驱动产业升级。
在智能汽车“感知—交互—决策”的闭环中,光学材料是“视觉系统”的物理载体,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与行车安全。吉利汽车集团乔兵认为,车载光学材料在智能汽车时代的重要性,核心逻辑在于其作为“视觉系统”物理载体的关键作用。他针对高透光、耐候性、轻量化材料要求以及消费者对无界座舱、全天候清晰显示等体验要求升级、极端环境下材料性能衰减问题,提出车载光学材料技术迭代要向材料性能极限化、集成化、低碳化、工艺精密化、供应链本土化转变。
拓烯科技与上海海顺新型药用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同样印证了技术攻坚与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
“国内医药包装存在高阻隔材料用量少、材料稳定性差和添加剂多、包装可回收性差等问题,COC在单一持续包装中的应用直击医药包装领域‘进口依赖’且成本高昂供应链不稳定的痛点。”海顺新材符坚介绍说,以海顺新材COC为材质的包装能在低温的环境下确保药品活性成分,且断裂强度高、吸水率低、膨胀系数低,能有效保证药品包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次会议由浙江省光学学会主办、拓烯科技承办。
近日,丁酮市场突然“深蹲起跳”,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数据显示,6月中旬,丁酮市场从近两年低点启动上行,于7月中旬一举站上8566元(吨价,下同)创年内新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涨1800余元,涨幅达2...
8月8日,由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海油旗下湖北大峪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打造的湖北瓮福海峪无水氟化氢项目在荆门钟祥市胡集精细化工园区正式落地。
8月8日,扬州天富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富龙)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公司股票开盘价70.99元/股,涨幅一度突破200.81%。
8月10日,长青股份披露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7.78万元,同比增长117.75%。
8月6日,包头盈德气体有限公司与国能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工业气体供应及绿色煤化工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