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调整落地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该联合声明发表谈话,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双方同步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和反制措施。5月14日,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调整措施正式实施。这一举措既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全球经贸发展。
石化行业受益显著
作为中美贸易重点领域,石化行业将迎来实质性利好。调整后,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乙烷、丙烷等能源及基础化工原料的成本降低,有助于相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物流及供应链成本也随之降低。此前,关税上升使化工产品供应链流向改变,协议达成有助于中美间化工产品贸易供应链稳定,减少因供应链调整产生的额外物流成本。
美国是中国化工产品重要出口流向地,关税降低后,中国石化和化工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提升,有利于扩大出口,缓解聚烯烃、有机中间体、特种化学品等产能压力,部分生产企业或迎来订单回流。
“抢运”大战即将打响
在关税解绑的同时,还出现“抢运潮”,外贸企业争相角逐90天的缓冲期,以防政策变数而加大囤货力度。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5至7月运价或将出现明显回升,前期积压的货物将加紧出运,不少航线运力将陆续回到美线。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化工品出口总额约3707亿美元,对美国出口额约446亿美元,占比12.03%;同期进口总额约253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约294亿美元,占比约11.58%。
“自贸易协议达成首日,中美海运订单量就增长了35%。大量订单即将积压,船舶舱位很快会被抢购一空。”国际航运经纪公司Flexport首席执行官Ryan Petersen表示。东南物流(越南)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祁峰表示,5月12日的订舱和咨询量已是近期的3至4倍。中信建投期货则认为,90天关税暂停实施期为各类货主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备货、运输周期。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对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进口产生负面影响。主营钾肥的莫赛克公司表示,受关税影响,磷酸盐的进口量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关税解绑后,预计将有效平抑美国农资价格。
企业积极抢抓缓和期
5月13日,先达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美国用药季节在每年5至8月,往年公司出口美国占公司销售比重较小。前期由于关税问题,美国市场烯草酮产品较为紧缺。今年烯草酮行业供给较为紧张,中美关税调整后,会对烯草酮出口有一定促进作用。
“中美关税政策缓和,为光伏、储能产品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海外贸易环境。”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该公司在沙特建设10吉瓦高效电池和组件项目正按计划顺利推进,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中东以及全球市场供应能力。数据显示,锂电池是中国近年涌现的出口“新三样”之一。过去5年,美国都是中国锂电池第一大出口市场。
本轮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关税调整上取得阶段性成果,短期内有望缓解中国化工行业的出口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关税仅实现“部分取消+部分暂停”,且设有90天窗口期,未来走向仍具不确定性。企业应关注后续磋商进展及中美政策动态,在优化产品结构、拓展非美市场、加固上游原料保障等方面同步发力,提升抗风险能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外贸体系。
近期,石油输出国组织和产油国联盟(OPEC+)宣布增产石油计划,导致国际油价应声下跌。这一举措的动机和效果引发市场广泛讨论,但毫无疑问的是,对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来说,石油增产显然会给行业带来压力。
近日,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发布最新《化学月报》称,2025年欧洲化学工业产量将增长0.5%,而2024年增速为2.5%,主要是由于欧洲化学公司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