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推进“人工智能+制造”融合

中化新网讯 近日,武汉印发《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以“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双轮驱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到2027年建成20家国家卓越级以上智能工厂、培育100个工业智能体标杆应用等核心目标。这是武汉首次针对制造业与AI融合出台的专项行动部署,也是地方层面响应国家战略的先行实践。

《方案》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五大核心环节,覆盖集成电路、绿色智能船舶、商业航天等重点行业,构建“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生态支撑”完整体系,全链条构建“AI+制造”生态。

《方案》明确,在研发环节,鼓励AI助力芯片设计、药物研发,缩短开发周期;在生产线上,提速机器视觉融入全流程质检,将AI算法融入动态调度任务;在供应链中,智能系统持续升级,在预测需求、优化库存等方面提升响应速度。此外,武汉还将推动建设10个人工智能特色园区、培育10家生态主导型企业,并通过发放“算力券”降低企业用智成本,打造“云—边—端”协同的算力服务体系。

发展人工智能+制造,武汉有何优势?武汉市经信局提供了一组数据:在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25年度领航级智能工厂项目培育名单上,武汉入围两家,与上海并列第一;武汉拥有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武汉还建成1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系列国家级数字化平台;此外,武汉“未来工厂”四级梯队加快建设,建成300条数字化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智能工厂、3个数字领航企业。

据了解,不同于东部沿海侧重模式创新,武汉此次发布的《方案》突出“硬核科技+产业根基”的融合路径,其“在10个重点领域打造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试云平台”等举措,有望为中部工业城市转型提供样本。

相关推荐

焦化业加速全链条数智转型

长期以来,焦化行业高度依赖“老师傅经验”的传统生产模式,面临数据孤岛、成本黑箱难解等发展瓶颈。

2025-11-12     中国化工报

以数智化驱动“极致管理” ——古雷石化全面投用MPS显成效

“依托该系统,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实现精准控制环氧乙烷精制塔回流比等操作,年创效近130万元;苯乙烯装置通过优化高、低压塔苯乙烯含量控制,年增效约640万元。”近日,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

2025-11-12     中国化工报

信息技术青年“揭榜挂帅”擂台赛举办

日前,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中国石化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地球物理公司、中国石化北斗运营服务中心联合承办的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新一代...

2025-11-12     中国化工报

井下智能过滤调剖分注技术试验成功

11月1日,由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井下智能过滤调剖分注技术完成现场试验。

2025-11-12     中国化工报

石化土建三维模型实现自动生成

近日,由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总部与所属大连分公司协同开展的“石油化工土建专业数智化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在三维建模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从有限元软件分析数据到数字化三维模型的高效自动生成。

2025-11-12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