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3月6日,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2025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等组长、副组长单位,14个重点行业的标委会代表以及中车、思谋等企业的标准化负责人等40余人参会。
会上,专家咨询组围绕“打造智能制造标准化升级版”展开深度研讨,一致呼吁要加快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类标准研制,强化智能产品、先进制造技术及产业模式创新等方向的标准布局,积极培育标准化推进机构。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范科峰指出,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战略机遇期,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需从“被动适配”转向“主动引领”。总体组将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深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研究、应用验证与生态构建,全方位支撑我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表示,智能制造标准化作为智能制造“1+3+1”工作体系的核心环节,历经十年探索,已在应用类标准领域取得引领性突破,但基础底座类标准仍需强化,标准群的应用生态亟待完善。总体组要紧紧抓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尽快研究提出新版智能制造体系架构,前瞻性布局工业智能、云化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领域标准,加快补齐工业数据字典、工业通信协议、工厂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短板,开发一批标准符合性评估、实施指南类工具,推动标准成果在更多企业复制应用,持续发挥好中德、金砖等国际平台作用,提出更多国际标准提案,提升我国智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
会上,14个行业标委会结合产业实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凸显标准与场景深度融合的迫切性。如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2)代表建议成立“智能装备标准研究组”,明确智能机床定义和功能区分,并联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开展标准研制和宣贯推广,助力国产高端装备竞争力跃升。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为石油石化行业带来变革机遇。这是记者近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3月31日,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揭牌。面向具身智能的未来发展,研究院将重点关注基础模型、数据引擎、具身交互、本体研制、可信机制五大方向。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未来工信部将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持续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继“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最近这一热词又以独立章节形式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