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底刚刚召开的2023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发布暨节能节水低碳技术交流推广会上,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化学”)分别获得2023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效“领跑者”以及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第一名。
这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第13年发布行业能效“领跑者”,海湾化学已连续4年获得能效“领跑者”第一名,并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这份成绩的背后,有一个必须提及的数字:1300。
自2010年启动搬迁转型升级以来,海湾化学遵循集团“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念,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对国外先进工艺进行持续不断的引进、消化、吸收、优化,装置投产后陆续提出了1300多项技改技措,走出了一条以世界最先进化工生产工艺为起点的国产化自主创新之路。
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在筹备搬迁之初,我们就确定要将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升级换代,新厂区所选用的所有生产技术必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要‘保证20年不落后’。”海湾化学总经理高自建说,“装置投产后,我们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很多技术细节,做了大量改进升级,仅配有工艺流程图(PID图)的技改技措就有1300多项,而那些没有图的小调整,多到数不清。”
氯乙烯(VCM)厂是整个海湾化学提出技改内容最多的生产厂。作为海湾化学主导产品聚氯乙烯(PVC)的上游关键装置,引进的是世界最先进的英国英力士专有技术。
氯乙烯厂相关负责人是当时被派到天津大沽化工学习英力士技术的团队骨干之一,据他回忆,一期项目在建设完毕试车时遇到了很多具体的困难,他由此发现,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也存在不成熟之处,“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技改就是这么来的。”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记不清自己任职的时间,却对VCM生产工艺中每一个仪表的位置、每一个参数烂熟于心。“把事情做实做细了,经验也就丰富了,到了二期项目试车时,碰上了新冠疫情,国外专家不能到场,只能靠我们自己来干。说没有压力是假的,我们凭借一期运行积累的经验,最终用了一期项目一半的时间一次试车成功。目前,我们两期项目年产量达到了80万吨,产能位居国内乙烯法的第一位。”
高自建介绍,目前,海湾化学做到了“三个一千万”,即亩均投资一千万、亩均产值一千万和人均产值一千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如今很多同行都在持续亏损,但我们还保持着盈利,就是因为不断地在进行技术创新。”
有员工这么说过,“平时在办公室不一定能找得到高总,但在生产一线,一定能找到他。”
每当新项目筹备或对现有关键项目实施技改之前,高自建都会召集公司高层、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对着大屏幕上的工艺流程图,一根一根管线地捋、一个一个细节地改,从设备的材质到阀门的品牌,全都过一遍。“要从源头抓生产,每一个细节抓实抓牢,干成这样,才能放心。”高自建说。
“第一”背后的故事
持续不断的技改升级,如何为企业带来方方面面竞争优势的提升?从1300多项技改成果中可见一斑,这些成果可大致总结为3个方面:产品质量提升、生产节能降耗和运行安全稳定。
在行业内,海湾化学生产的“海晶牌”聚氯乙烯是当之无愧的高端代表,随着产品配方体系的不断优化,海湾化学攻克了产品颜色、透光度、鱼眼等难题,可完全替代世界上的高端产品。
“举个例子,PVC在拉膜制片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凹凸的小点儿,行业内叫‘鱼眼’,规定面积里鱼眼的大小和多少,是衡量PVC产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聚氯乙烯厂相关负责人说,“像一些世界顶尖PVC生产商,他们能做到规定面积内鱼眼数量10个左右,而我们目前已经可以达到5—6个了,品质更优。”
高自建还记得2016年底聚氯乙烯一期项目刚刚投产时,品质一直差强人意。“我们生产的PVC制成的塑料膜,捆成一捆后颜色发黄发暗,也不均匀,而人家生产的高品质PVC塑料膜,不但颜色带点儿蓝头,还很均匀。”这个问题困扰了海湾人很长一段时间,“一开始找不到头绪,只能不断从配方等各个环节尝试着做改进。”
在聚氯乙烯厂相关负责人看来,“海晶牌”聚氯乙烯市场认可度的迅速提高,离不开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这体现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配方的优化、助剂的提升等,尤其是上游关键原材料VCM纯度的不断提高,为我们下游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9年,海湾化学提出要在3年内将聚氯乙烯产品打造成国内第一品牌。经过3个月的持续技改攻关,氯乙烯厂顺利将VCM的纯度从99.98%提升到了99.99%。“别看只是0.01%的提升,对我们来说却是个巨大的飞跃,原材料的纯度越高,我们的PVC质量就越好。”该负责人说。
除了聚氯乙烯之外,海湾化学还有很多个“第一”。其中,“东岳牌”偏硅酸钠产品产销量稳居亚洲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1992年,当时的青岛东岳泡花碱有限公司从美国PQ公司引进了国内首套零水偏硅酸钠生产装置,由此逐步在市场上站住脚跟,但在市场竞争中却处于劣势地位。”海湾化学工会负责人说。“借搬迁转型之机,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大规模技术改造,现在单套装置的产量比引进的时候翻了3倍,能耗却大大下降,以风机电流为例,功率比以前下降了50%。”
2021年,投资1000多万元的零水偏硅一号线技改投产成功,在世界上首次采用滚筒法连续生产了高含量粒状原硅酸钠,产品纯度高达87%,填补了该项技术的国际空白。
从“橄榄型”迈向“哑铃型”
今年8月1日,海湾集团与海尔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作为青岛两条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海湾与海尔的合作始于2023年,海湾化学核心产品聚苯乙烯(PS)作为冰箱抽屉的原材料,用于海尔卡萨帝冰箱生产。自2022年9月聚苯乙烯项目投产以来,海湾化学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成功进入技术壁垒高、市场紧缺的TV级扩散板、光学级导光板、冰箱抽屉等高端家电领域。
聚苯乙烯作为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因其较强的加工性能、绝缘性能和耐低温性能,被广泛用作电子和家电零部件。以冰箱抽屉为例,检验一款聚苯乙烯产品的好坏,需要将其放置于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通过硬度检测之后,再推向市场。
作为已经投入大生产的关键项目,海湾化学的聚苯乙烯产品要想抢占更多高端市场,必须在产品硬度方面实现突破。这个课题给到了海湾化学旗下的海湾研究院。“我们通过增加聚合釜、调整配方和反应温度等实验,增加聚苯乙烯的分子量,以提高产品的硬度。这项技改先后经过了小试和中试,最终应用于大生产,很好地提高了聚苯乙烯的产品质量。”海湾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海湾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依托研究院的研发力量,海湾化学紧盯市场需求,围绕四条产业链布局,全面开展高端牌号及新产品的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种类。
企业穿越经济周期,关键靠什么?持续不断的创新应是答案。
从2010年启动搬迁转型踏上“二次创业”新征程,到2016年新厂区第一条生产线成功投产,再到如今企业各项产品品类做到“行业第一”……回望来路,1300这个数字背后的故事不得不讲。它不仅仅是技术突破和项目完成的积累,也是海湾人无数次尝试与不懈探索的凝结,见证着海湾化学从“橄榄型”向“哑铃型”企业的升级蜕变,也预示着未来,这家成功从资源依赖型生产模式转型为研发创新型生产模式的传统化工企业,将继续向更高价值链不断前行。
来源丨商周刊 张雅乔 •
11月13日,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冷能综合利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是我国首次实现LNG接收站与大型石化产品生...
11月13日下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专项培训班在京召开。此次培训班旨在规范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各项工作,提升联合会党务工作整体质量、效率。
11月8日,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10万吨/年PMMA装置工艺包设计开工会在浙江智英石化技术有限公司顺利召开。
11月9日上午,独山子石化公司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及配套绿色低碳示范工程项目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化肥装置、PSA装置开工仪式在项目现场隆重举行。
11月6日,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液态阳光”项目二氧化碳精制及甲醇装置桩基础开始施工,标志着国内首个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