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从海南岛东部登陆并贯穿海南岛,一时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风力最大期间,海南炼化220千伏洋石线2次跳闸,炼油区电压最大跌幅达60%。
风雨中,海南炼化员工争分夺秒,与“摩羯”赛跑,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海炼速度”。截至9月25日,海南炼化电缆桥架已经全部修好,全厂路灯照明全部恢复。
台风来袭 严阵以待
海南炼化总经理助理、设备管理部(工程部)经理卢永说,针对9月份台风频发的实际情况,他们早在1个月前就提前砍掉了输配电线路周围的树木。9月4日,接到超强台风预警后,卢永第一时间安排防台保电工作,协调儋州供电局应急发电车入厂准备。
总变电站是海南炼化的供电中枢,关系到所有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我们一遍遍排查,每消除一个隐患点,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卢永说。
为确保万无一失,海南炼化在全厂120个变电所安排了200多名值守人员,电气专业工程师按照“专业+网格”,分区域查找隐患,提前2周识别并处理了220千伏避雷器法兰连接板锈蚀、主变高压侧套管线夹松动发热等隐患问题。此外,他们还充分借鉴前几次抗击台风经验,提前清理厂区变电所屋顶杂物,改造排水系统,确保在强降水天气时排水畅通。
“考虑到17级台风的破坏力,海南电网很有可能处于孤网运行的状态,我们就根据台风的实时变化,提前评估了架空线路杆塔的抗风等级,并做出了相应处置预案。”卢永说。
沉着应对 严防死守
“每次系统报警,我心里就‘咯噔’一下。”设备管理部电仪专业高级主管田晓龙满脸倦容。回想起台风登陆那天晚上惊心动魄的电气维保经历,他依然感到阵阵后怕。
9月6日下午,台风“摩羯”按照预期路径开始发起冲击。从当晚6点30分到晚上9点,海南炼化所在的洋浦一直处于10级风圈内,150分钟内系统报警了173次。对于田晓龙来说,每一次报警就是一次煎熬。他深知,这些应接不暇的铃声背后意味着电网在波动,也表示海南炼化的电网电压一降再降,可能导致用电设备跳闸、装置波动。
凭借丰富的经验,田晓龙通过查看画面波形,判断出大部分报警都属于瞬时故障,可以直接组织强送,但仍有一些报警必须到现场确认检查处理。
9月7日凌晨,海南炼化风力已达到13级,这也是“摩羯”最发狂的时候。短短1小时内,炼油区220千伏洋石线经历两次跳闸,最后一次重合闸未成功。
险情就是命令。在接到卢永的指令后,田晓龙和高伟带领巡线小组立即对6.59千米内的架空线路开展全面排查。
“我们沿着线路走廊仔细排查并及时排除故障后,确认线路和铁塔均无明显故障。”田晓龙说。随后,电气中心申请从洋浦电厂对220千伏洋石线进行强送,9月7日凌晨1时42分,强送一次成功。
守住大门 抢时夺电
9月7日凌晨1时30分,炼油区正准备对洋石线进行强送时,乙烯区电气巡检人员发现220千伏变压器室重量近2吨的钢制大门被狂风掀开,并剧烈晃动。
“经过现场评估,大门可能垮塌,若不及时采取措施,150兆伏安主变压器将被砸坏,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风险。”电气运行副主任董永强当机立断,带领电仪专业高级主管李维和值守的2名专业技术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事出突然,现场没有抢修的工具和设备,他们只能用尽全身力气顶住大门,争取抢修时间。
抢修的7个人相互搀扶,稳稳顶住变压器室大门。雨水混杂着石子打在脸上,大家忍痛坚持。
“那时候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绝对不能让大门垮塌,绝对不能影响厂内供电。”董永强说。20分钟后,卢永及时协调铁丝、铁棍等物资,并第一时间带领设备管理部项目管理中心应急队赶赴总变电站支援,将即将垮塌的大门牢牢固定。
7月9日,由江汉油田采服中心涪陵经理部测试计量站与采服中心江汉测试站联合实施的涪陵页岩气田焦页12-1HF井带压检管钢丝投堵作业施工取得成功,标志着采服中心首次自主完成的页岩气井带压投堵作业取得圆满成...
近日,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预警:2025年主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多3~4成。面对这一情况,辽河石化公司迅速响应,全面启动汛期环境风险防控及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构建起坚实的防汛安全网,确保企业平稳度汛。
近日,河南煤气化成功举办河南能源2025年化工板块内训师预选赛,此次赛事聚焦挖掘化工优秀内训师人才,持续为内部培训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7月17日,全国首台安全氢基能源储氢设备在北京揭幕,该设备由中氢源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目前已调试运行完成,近期将交付天津渤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