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链群 抓创新 引招商
走进乌海乌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科研人员专注攻关……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该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在“新”字上求突破,在“质”字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驱动“老链条”布局新赛道
在高新区的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源科技)中控室样品展台上,煤炭“由黑变白”的惊艳转身被展示出来——从煤到透明的1,4-丁二醇(BDO)再到可降解材料。
作为自治区首家BDO生产企业,东源科技的发展历程正是园区向“新”发展突破的缩影。
“立足煤、发展煤、跳出煤。”东源科技东景生物研发中心负责人刘兴旺说,“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和提升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了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设立了生物降解材料和PBAT改性材料等多个实验室,潜心攻关卡脖子技术,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构建起“煤—电—石灰石—电石—BDO—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聚酯产品”完整产业链,相关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今,无论是绿色化工、信息产业,还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都是乌达高新区着力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锚点。在产业科技互促之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这里的核心竞争力。
提质增效 “老底子”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乌海乌达高新区一批“老字号”企业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耕主业、专注科创,不断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培育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作为乌海市一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老牌”化工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该如何突破?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宜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实现“华丽转身”。
如今,在内蒙古宜化,湿电子级盐酸项目成为企业打通高纯级化学品领域的敲门砖;季戊四醇及配套装置升级改造项目成为企业领先国内季戊四醇行业的密码;悬浮法聚合装置能效提升改造项目成为企业实现PVC产品多元化生产的有力帮手。
和内蒙古宜化“老枝”发“新芽”不同,园区的另一家老牌企业内蒙古佳瑞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下称佳瑞米)通过在车间里实施“技术革命”,推动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在实现经济效益逆势上扬的同时,还成功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连续多年深耕绿色新型高效农药产品,一季度出口额达到5320万元,同比增长206%,创下历史新高。深究原因还是我们不断加强研发,加快农药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积极促进传统农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效。”佳瑞米公司总经理韩吉珍介绍说,目前企业70余项立项研发项目分别转化成了技术、产品、专利等70余项成果,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47件。
服务升级“老园区”营造新生态
走进金湖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现场,40个如厢式货车的大型磷酸铁锂电池仓整齐排放,载满绿色电能,“电”亮万家灯火。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前,脚下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地。
2024年8月,乌海市金湖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折射出了园区“保姆”式服务的效率。
乌达高新区围绕重点项目落地量身定制“审批路线图”,通过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包联服务工作机制、助企解难服务小分队、小“达”帮办团等多元化服务渠道,为企业投资提供“手把手”专业代办,为企业开办提供“肩并肩”代办帮办,截至目前,已为63家企业142个项目提供了代办帮办服务。
如今,在良好营商环境的磁石效应下,越来越多企业走进这里落户生根。站在时代发展新起点,乌达高新区聚焦链群培育、招商引资、协同创新等关键领域,坚定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7月8日,由亿启云巢联合INNOGREEN创新绿洲、化工区企业协会及生态伙伴INNO-APAC共同主办的首期“海外博士人才科技行——走进上海化工区”国际日专场活动落幕。
近日,坐落于平顶山郏县经开区的河南恒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为郏县供电公司送了一面印有“心系企业促发展雷厉风行作风硬”字样的锦旗,感谢电力职工克服种种困难,短期内为企业新项目架通高压专线,解决...
近日,惠州大亚湾经开区石化能源产业局组织召开防台风工作部署会议,对前期防汛、防台风工作进行小结,对近期安全生产与三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驱车行驶在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区的主干道上,会看到两条绿色的供热管道一路蜿蜒。该热力管道每小时可输送200吨蒸汽,正将约250℃的蒸汽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