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个应急管理部门微信公众号通报,6月10日,河南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液氯钢瓶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国民工业生产,属于危险化学品、剧毒品。为方便远距离运输,液氯充装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由于种种原因,液氯钢瓶在充装、运输、使用中的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液氯钢瓶的安全技术管理,必须引起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
液氯钢瓶是一种可移动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为2.0MPa。发生爆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物理性爆炸,主要是因为钢瓶超装超温使用时,造成钢瓶内液氯气化,膨胀压力超过钢瓶的屈服极限后发生爆炸。二是化学性爆炸,主要是因为钢瓶内有其他化学物质与氯发生化学反应,或者因为液氯含水高导致瓶体受化学腐蚀等引起的爆炸。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同类事故,都是因为钢瓶使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违章操作,未保留足够的余氯,导致化学品倒灌入钢瓶中,充装液氯的时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致使钢瓶爆炸。
根据上述分析,如何防止液氯钢瓶发生爆炸呢?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一是防止超量充装。液氯充装时的温度一般在-20℃左右,而气温都在-20℃以上,因而液氯充装后,温升很快,液氯体积迅速膨胀。如果充装过量或满瓶,则导致体积膨胀,压力骤增。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液氯钢瓶的充装系数为1.25kg/L。按此系数充装,60℃时瓶中气相空间约占2%至5%,68.8℃时为满瓶,此时氯饱和蒸气压为2.0MPa,已达到钢瓶设计压力。所以,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充装系数进行充装,严禁超装。
二是防止超温。主要是控制库房温度不高于40℃,严禁将液氯钢瓶露天存放,运输时要采取遮阳措施,使用时严禁用火、蒸汽和超过45℃的热水或其他热源直接加热瓶体,液氯钢瓶周边20米内不得堆放可燃物和能与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三是严格控制液氯含水量。液氯中含水量高会导致钢瓶发生化学腐蚀,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氯气处理的工艺技术指标,确保氯中含水量小于0.05%,防止钢瓶发生化学腐蚀导致瓶体强度下降。
四是防止化学品倒灌入液氯钢瓶。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因为液氯钢瓶内倒灌入石蜡、芳香烃、酒精等化学品而爆炸的案例,所以液氯钢瓶在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要求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称重,确保钢瓶内有足够的余氯,设置流量计、止逆阀、缓冲罐等措施防止化学品倒灌入钢瓶中。
五是强化充装前安全检查。空瓶返回验收合格后要进行充装前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附件是否完整、瓶阀及零件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整修或更换;新瓶阀应有产品合格证;带易熔塞的易熔合金是否完整无损,如有腐蚀、损伤或受高温作用而熔化的痕迹等造成失效的隐患等情形必须更换;检查瓶体上出厂瓶印标记,定期检验钢印,超过检验期限的钢瓶,不准充装液氯;瓶内必须留有余压并不得有异物;经定性检查瓶内残留气体确定为氯气后,抽真空后方可充装液氯。在钢瓶的使用期内,整瓶率应达到100%。
六是定期检验。根据相关规定,液氯钢瓶必须每两年进行一次技术检验。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钢瓶的内外表面、壁厚、容积残余变形,以及是否存在严重腐蚀、强度缺陷、裂缝、渗漏或明显的变形等问题。如果钢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明显腐蚀、明显损伤,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虽然未到定期检验期,应提前进行检验。钢瓶虽未到检验期,但已不能保证1个安全使用周期时,可提前送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液氯的生产、储运、使用是个庞大的安全系统工程,无论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各有关企业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液氯生产、储运、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充分汲取事故教训,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和规程,并严格落实,将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作者系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
1984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据国际聚氨酯协会异氰酸酯分会提供的数据,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20多万人永久残疾...
“小李,你这趟巡检找到几个‘宝’啊?”“一个都没找到,一会再出去转转。”“你得到往年容易冻凝的关键部位找。”11月19日清晨,气温直降至零下10摄氏度。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加氢装置操作室内,同事们正在...
连日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烯烃一分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管理要求,落实安全职责,提升工作执行力,坚定“责任心、责任制、底线意识”管理,全面把握工作实效,力保完成全年各项重点工作指标。
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筑牢全社会共抓预防工作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在2024年全国消防宣传月到来之际,广大石油和化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消防知识宣讲活动,共筑安全生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