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钻探井下技服试油试气队顶风冒雪迎战寒潮
10月16日晚8时许,宁夏回族自治区靖边区域迎来今冬首场降雪,短短数小时,降雪便在李42-6井、宁隆参1井试油试气现场堆起了厚厚的积雪,气温骤降至零下3摄氏度。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潮,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技术服务公司试油试气队迅速响应,破除冰雪阻碍,全力保障施工稳步推进。

未雨绸缪,筑牢安全防线。“往年靖边区域降温降雪多在11月前后,今年虽降雪提前,但咱们的冬防准备可没落下!”S12635队党支部书记的话语中透着从容。早在9月底,该机组便结合往年降温情况,提前启动冬防保温专项工作,给井口阀门、管线缠紧保温带,为柴油发电机更换抗凝柴油,储备冬防应急物资。这一系列提前部署,为此次突发降雪的生产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降雪来临前,S12635队员工正李42-6井紧锣密鼓推进压裂前准备工作,各项工序按计划有序开展。谁料天气突变,雨夹雪快速堆积,井场周边500米长的入场土路瞬间被积雪覆盖,路面湿滑结冰,不仅生产车辆无法驶入,就连铲车也因路面打滑难以作业,生产面临停滞风险。
10月17日清晨,雪花漫天飞舞,井场积雪厚度达到4厘米。天刚蒙蒙亮,党员突击队就带着除雪工具率先出动,铁锹、扫帚齐上阵,重点清理井口操作台、巡检通道、车辆通行路面的积雪。“操作台不能有一点冰,不然作业时容易打滑,安全第一!”S12635队党支部书记一边用力铲雪,一边提醒身边同事,冻红的脸上挂满汗珠,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消散。经过3个多小时奋战,井场关键区域积雪全部清理完毕,为后续作业打通了“安全通道”。
顶风冒雪,坚守能源初心。在开始井口试压,注意观察压力变化!”10月16日,S00815队副队长带领队员开始当天防砂作业。尽管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戴着两层手套,寒风仍像刀子一样往衣服缝隙里钻,队员们的睫毛很快结上了白霜。S00815队技术员屈亮亮趴在井口旁,眼睛紧盯着压力表,仔细记录数据,手指在寒风中有些僵硬,却始终保持精准操作。“新区块的试油数据关系到后续开发方案,一点都不能马虎,再冷也得扛住!”他说。
10月17日深夜,施工队伍下完填砂管柱,随即开始填砂作业,全体队员轮番值守,直至次日凌晨才暂时告一段落。10月18日清晨,队员们顾不上休整,却面临新的难题,持续雨雪导致山路结冰湿滑,运载RTTS封隔器的生产车辆无法抵达现场,而该设备是后续施工的关键部件。队员们带着绳索、撬棍等工具徒步向4公里外的山顶进发。雪后的山路泥泞湿滑,每走一步都需小心翼翼,队员们肩扛手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地里前行,工装被汗水浸透,又在寒风中变得冰凉,却没人停下脚步。最终将RTTS封隔器安全运达井场,确保施工按计划推进。
低温天气下,设备管线冻堵是最大隐患,而宁隆参1井作为公司承接宁夏固原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项目的首口井,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地层产气量评价数据的准确性。为此,S00815队员工们马不停蹄展开设备专项巡检,仔细检查发电机运行状态,逐一确认管线接头是否紧固,排查每一处电源线接头是否存在松动隐患。同时启用通井机、气泵,对井场所有管线进行彻底吹扫,确保管线内部无残留积水。“每一根管线、每一个接头都不能放过,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巡检过程中,余平带领技术员逐项核对,寒夜里,他们的身影在井场灯光下不停穿梭,成为雪夜中最坚定的守护力量。
暖心保障,凝聚团队力量。“来,喝碗热姜汤驱驱寒!”午夜时分,S00815队厨师提着保温壶来到井场,为夜班值守队员们送来热姜汤。在井场会议室里,电暖器持续散发着暖意,队员们轮流进来取暖、补充能量。“队里早就备好了姜茶、防寒药品,宿舍也添了厚棉被,虽然天冷,但心里暖和!”技术员屈亮亮捧着热姜汤,暖意顺着喉咙蔓延至全身,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为了让队员们在高强度作业后能吃上热乎饭,厨师更是费足了心思。10月18日上午,他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大勺翻飞间,手把羊肉、油焖大虾、鱼香茄子等一道道热菜相继出锅,浓郁的饭菜香气驱散了井场的寒意。
截至目前,在这个公司试油试气队的全力保障下,作业未受明显影响,各项工序稳步推进。雪地里,那一抹抹“石油红”依然忙碌,成为施工现场最动人的风景。 (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王旭)
、渤钻井下作业成功应用连续油管气举产液剖面测井技术
10月21日,从二连市场传来好消息,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LG078队成功应用“连续油管+FAST测井”工艺高效完成洪79X井气举产液剖面测井任务。该技术在实现油藏动态监测、油藏合理开采及措施提供依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油气田降本增效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为探明洪79X井储层的油气水产出情况同时解决多段压裂、低液量井找水测试效率低、周期长的难题,这个公司决定采用“连续油管+FAST测井”进行产剖测试并进行氮气反气举作业。
面对新工艺的首次应用,如何能够直观清晰地找出主力产层,解决常规电缆测井无法达到测试深度的问题,成为摆在连续油管团队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为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这个公司超前谋划,积极与建设方对接,明确施工过程中速度、载荷和压力要求,通过配套连续油管、测井滚简等关键装置,氮气举升实现测试液量由小到大的转变,规避电泵举升高压用电的现场施工潜在风险及井下测试信号交流电干扰,保证实时数据传输的优势;实现分段测试到连续测试的转变,从源头上解决常规测试效率低的短板,监测方式实现了由井下监测到井下、地面相结合的转变,从技术上提供了降本提效监测手段。
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数据录取准确有效,这个公司二连市场全力协助,连续油管团队技术专家现场盯井,严格控制起下速度,根据载荷显示及时调整各项施工参数,保障了测井数据录取细致齐全。最终经过24小时连续奋战,一次下井完成了温度、压力、井斜、方位、磁定位、伽马、井径、阵列持水、阵列流量及多普勒多相流数据的获取。
洪79X井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充分验证了连续油管气举产液剖面测井技术具有资料录取全、通过性好、直接读数、能够直观清晰地找出主力产层等优势,且能有效解决常规电缆测井无法达到测试深度的问题,为该区块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化工报曲照贵 通讯员杨岚博)
从地震解释的“智能读图”到测井解释的“一键建模”,再到天然气开发的“数字孪生”,面对油气勘探开发的诸多复杂挑战,江汉油田研究院科研人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以AI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分析能力,大幅提升...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一场围绕“圈闭井位优选”“新区新块突破”的勘探会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该院打破所室界限,集结地质、物探、测井多专业骨干组建攻关团队,重点围绕目的层段岩性岩相、有....
近日,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申报的“一种提高水力泵送效率装置及控制方法”和“油气井电缆控制安全释放装置”2项射孔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
7月8日,中国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发布消息称,“璇玑”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系统以6018米完钻井深,以及在158℃井温下单趟进尺2038米,再度刷新“璇玑”系统自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