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石化ABS生产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片厚重的交响。建修公司机电检修车间特级技师王立荣身着深蓝色工装,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轻捻工装口袋边缘,仿佛在随着设备运行的节奏,默默感知的潜藏故障。
他目光紧盯的这台设备是ABS颗粒生产链条的“心脏”——挤出机连续双螺带式混合器。这台合资进口设备本是生产线上的“压舱石”,近来却频频“闹毛病”。转子与填料持续摩擦生热,导致粉料塑化粘附,破坏填料密封腔结构引发泄漏,既增加生产成本,又影响生产效率。更棘手的是,传统检修需拆减速机、电机,施工周期长、人力投入大、检修成本居高不下。
“绝不能让厂子白花冤枉钱!”王立荣看着不断渗漏的物料,暗下决心攻克设备“顽疾”。接下来三天里,他寸步不离地守在设备旁,手里始终攥着测温仪和记录本,每隔半小时就记录一次转子温度、填料腔密封状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画满了温度变化曲线和物料泄漏位置标注。
经过无数次现场观察、数据分析与反复琢磨,王立荣终于探索出一套解决方案。在密封材料上,他大胆将传统的石棉盘根填料升级为四氟材质填料,提升密封效果、减少粉料泄漏、降低塑化风险,显著延长填料腔的使用周期;在设备结构优化上,他创新性地将一体式填料腔改造成对半分体组合式,用夹子合装固定在轴上,检修时无需再拆卸减速机、电机等关联设备。两项技改举措成效显著,检修效率提升近30%,作业强度与安全风险大幅降低。经测算,每年可节省近18万元设备运行维保成本。
面对工友们的点赞,王立荣谦虚地说:“咱们一线工人能做的,就是把设备维护好、把技术搞扎实,为吉化转型升级出份力。”
近日,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清能)研发制造的3kW@4.5K氦制冷机在合肥一次启机成功,实际运行制冷量达到3千瓦,满足设计指标。
近日,天能化工有限公司(化工一厂)质检车间投用全自动电位滴定仪,实现了多批次样品连续自动化分析,在提升检测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测量误差,为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日前,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机械)首台高杆载低温闪蒸气(BOG)压缩机顺利完成厂内负荷试验,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