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记者从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编制的《地下储气库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主要适用于投产运行的气藏型和油藏型地下储气库,并采用量化打分的方法,指导企业快速筛查风险隐患,判定风险等级,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技术专家朱丽霞表示,地下储气库具有储气规模大、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给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已建成38座地下储气库(群),形成调峰能力超过200亿立方米。
“储气能力是我国天然气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短板。与国外相比,我国建库地质条件整体较复杂,普遍具有构造破碎、埋藏深、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对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朱丽霞表示,针对这一重点风险管控领域,《指南》明确要求投产运行的气藏型、油藏型储气库每年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并依据量化结果实施分级管控和隐患治理,防范遏制地下储气库生产安全事故。
朱丽霞介绍,地下储气库每年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等级是基于得分多少和是否存在否决项来决定的,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4个等级。《指南》针对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地质体两方面设有5个否决项,如果存在否决项,则直接判定该地下储气库为高风险。在风险管控方面,高风险储气库要求进行全面停产整改,较高风险储气库要求局部停产整改,中风险储气库限期整改,低风险储气库由企业自行制定计划,落实整改。
《指南》从硬件和管理2个方面设置了16个重点评估指标。硬件方面主要评估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工艺、地质体、井筒、地面设备和管道、自控仪表、电气、消防八方面内容;管理方面主要评估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完整性管理、作业管理、变更管理、承包商管理、事故事件管理、应急管理八方面内容。
朱丽霞介绍,地下储气库安全风险评估主要采用查资料和查现场两种方法,并进一步细化为查制度、查运行、查现场、查监检测4种方法。查制度主要查地下储气库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如作业许可、变更管理等。查运行主要查各项管理制度在岗位的分解落实情况。查现场主要查现场设备设施配置、使用情况、隐患等。查监检测主要查地质体、井、地面设施等历史监测和检测评价开展情况。“通过组合使用这4种方法,完成地下储气库的打分,并详细记录扣分原因,从而全面掌握地下储气库管理现状和隐患风险。”她说。
5月10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第六届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投票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负责人,郎红旗当选会长,朱建民等21人当选副会长,辛晓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
教育事业是新知识、新科技、新思想的摇篮,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高地。在5月10日举行的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第六届一次理事会会议上,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郝长江在回顾2019—2024年化工...
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普及地震安全知识,介绍防震减灾工作。
“你看,不到3个小时旋转升降平台已经全部拆解完了,这要是满堂脚手架得拆2天。”中国石化河南油建公司西北项目管理部安全总监吴建指着他的“新员工”——旋转升降平台颇为自豪地说。截至5月4日,由该公司施工的...